近日,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程,有效解决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服务体验不佳、设施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即《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对解决上述问题做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战略布局。
《通知》从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供给模式、建立管理机制和固化支撑能力等四方面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
1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协调
《方案》从组织领导、分工机制和制度体系三方面加强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化统筹协调和落地实施,最终实现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的目标。
其中,组织领导方面,建立“主要负责人牵头抓”的工作机制;
分工机制方面,建立“中央统筹、分级推进、逐级负责”的教育管理信息化责任体系;
制度体系方面,建立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各要素的工作制度和标准体系。
2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
供给模式主要解决的是如何运营问题。
首先,从制度上加强规范管理,使信息化职业部门、学校等部门使用同一种语言体系。
同时,从开发、运营等方面,积极推进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和集约管理,提升教育信息管理的一体化。
另外,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用户选用”的应用服务供给机制,引导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服务,培育多元参与的应用生态。
3建立教育数据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包含管理水平和管理服务流程。
其中,为提升教育数据的管理水平,需加强教育数据规范管理,促进教育数据开放共享,强化教育数据质量保障,最终实现一数一源,数据孤岛得以打通,数据效能充分发挥。
同时,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推动教育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个性服务,支撑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而管理服务流程强调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达到在线服务灵活便捷,“一网通办”深入普及,服务体验明显提升的目标。
4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基础设施是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物质资源,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教育基础设施包含教育环境和教育设备两方面内容。其中,教育环境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积极发展氛围支撑,文件要求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同时规范数据中心的建设。
而教育设备方面,则是完善教育数字认证基础支撑体系总体规划,建设基于“一校一码、一人一号”的数字认证互联互通互认体系。
总的来说,《通知》从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供给模式、建立管理机制和固化支撑能力等四方面有效解决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服务体验不佳、设施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从而加强了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