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解读《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

2022/8/18 16:49:12 人评论 次浏览

为探索推进北京市“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挖掘典型案例,在认真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经验,广泛调研学校和互联网教育企业基础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作了具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开放有序的工作原则,总体设计为“3+4+5”,即打造三个课堂,构建四种能力平台,形成五个工作机制。


image.png

                        

“空中课堂”的目标是形成覆盖小初高各学段各学科的全口径课程资源库,实现应急状态线下线上场景瞬时切换。


“双师课堂”的目标是基于优质微课来丰富教育供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优质资源均衡。


“融合课堂”的目标是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理想学习状态。



01 优化空中课堂

完善疫情防控期间“空中课堂”机制,遴选骨干教师录制优质课程,配套线上学习资源,采用电视大屏加网络小屏,自主点播加教师指导的形式,优化空中课堂。


它是在线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目前已初具规模。未来,将进一步形成覆盖小初高各学段各学科的全口径课程资源库,适应城区、郊区不同基础学生差异化需求,并进一步形成在线教育标准体系,通过国家中小学云课堂将北京课程共享给全国学生。


image.png



02
打造双师课堂

双师课堂是在空中课堂基础上深化,将传统单师授课模式变革为名师团队支持下的新型教学场景。


该课堂建设分为两个阶段推进:一是录制覆盖小初高各学科知识点的优质微课,推送给全市各学校各学科教师。


二是由市区级名师和本校教师“1+1”协作直播授课,将名师优质资源直接注入一线课堂,由本校教师做好配合。


最终提取全市名师教学经验智慧形成“线上名师”标准服务,从备课、教学等环节提供模块化产品。


image.png



03
探索融合课堂

融合课堂着力消除传统教育教学的时空阻碍,将身处各地的学生和教师紧密组成共同体。采用多种技术实现备课、教学、答疑、作业、评测、评价、反馈等教育线上全场景,跨校跨区构建融合课堂。


它包含三步走战略:


首先,遴选一批优质互联网社会机构并选择一批有意愿有基础学校作为试点,用1年时间对现有在线教育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形成在线教育基本操作系统。


其次,到2022年构建成熟的融合课堂实施体系,基础教育100%的名师开设线上直播室,选课走班全面依托融合课堂方式。


最后,“十四五”期间形成跨校跨区“课联网”,推进跨地域教育教学改革。

                          

image.png

                   

总的来说,“空中课堂”、“双师课堂”和“融合课堂”凸显先进技术优势,体现教育未来趋势,是对现有教育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与现有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方案》中,也可以感受到在线教育这种模式不仅仅适用于疫情期间,而且逐渐主流化,可以说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