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级层面上来说,建设“三个课堂”需包含顶层设计、平台搭建、质量监测三方面。
《通知》不仅列出了推进“三个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该省建设与应用的短板,还站在全局角度,要求各地编制“三个课堂”建设的应用方案,要求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
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质量监测的详细要求,仅仅是提出省教育厅要将“三个课堂”作为对市、县教育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检查内容,强化督导检查。
推进“三个课堂”建设,是加快缩小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差距,使薄弱学校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
河南省省政府高度重视“三个课堂”建设,陆续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河南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加快推进相关规划的部署与落实。
部分地市在“三个课堂”基础平台建设、引入第三方优质课程资源、开展常态化网络协作教研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
但就整体而言,全省“三个课堂”建设应用水平依然偏低:“专递课堂”缺乏统一组织、覆盖面不全、常态化应用不足;“名师课堂”区域性差异大、发展不均衡、名师示范效应不强;“名校网络课堂”的推广应用机制不健全,在优质资源共享格局中占比较低。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全省尚有11.2%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缺乏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建设应用方案作为对工作计划的进一步提升,对正常推进相关工作起着指导性作用。《通知》要求各地围绕教育部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在10月底前组织编制《“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项目校、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工作推进机制。
同时,《通知》也细化市、县、乡镇等各级相关部门的职责,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也有利于强化责任监督,严肃责任追究。
河南省全省尚有11.2%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缺乏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今处于深化“三个课堂”应用时期,加快弥补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短板,做好底层支撑刻不容缓。
为此,《通知》明确要求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抓紧弥补网络接入短板、提升网络接入带宽,尽快构建“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环境。今年年底前,要全面完成“能力提升”项目中信息化设备的招标采购和配备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