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解读《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

2022/8/18 17:05:47 人评论 次浏览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课堂教学从“面对面”变成了“屏对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家长对孩子教育认知等方面发生转变。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认真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经验,广泛调研学校和互联网教育企业基础上,提出将打造互联网+基础教育“三个课堂”新模式。





一总体目标

“空中课堂”形成覆盖小初高各学段各学科的全口径课程资源库,实现应急状态线下线上场景瞬时切换。“双师课堂”基于优质微课丰富教育供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优质资源均衡。“融合课堂”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理想学习状态。




二主要任务

为积极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落地应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提出将打造互联网+基础教育“三个课堂”新模式,总体设计为“3+4+5”,即打造三个课堂,构建四种能力平台,形成五个工作机制。


image.png


01打造三个课堂

空中课堂是在线教学基本形态,目前已形成规模,未来将形成覆盖小初高各学段各学科的全口径课程资源库,实现应急状态线下线上场景瞬时切换。


双师课堂是在空中课堂基础上深化,将传统单师授课模式变革为名师团队支持下新型教学场景,未来学生上课将有“双师”线上线下同步指导,最终促进优质资源均衡。


融合课堂着力消除传统教育教学的时空阻碍,身处任何位置的学生和教师都可紧密组成共同体,使优质教育资源跨区跨校共享,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理想学习状态。


image.png


02构建四种能力平台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不断催生新模式,深刻改变着公共服务,基础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


在这种趋势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三方入手,致力于构建学习、教学、评价和管理平台,从而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


在这之中,市教委没有一味追赶信息技术的时髦,引进五花八门的技术成果,而是将技术优势与教育规律和特点相结合,使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这一点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但这四种能力平台目前相互之间的关联度不大,彼此衔接不够,建议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运行平台,从而构建出一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和管理运行制度。


image.png


03
形成五个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包含:多主体合作研究交流机制、学校应用场景有序开放机制、面向社会机构的开放清单管理机制、社会机构技术平台和资源内容的监管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成果推广机制。


其中,多主体合作研究交流机制的目标是形成和完善“大学-政府-企业-学校”(UGBS)四方协同的发展新机制,构建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三个课堂”应用生态,其他四个工作机制都属于建设和运维机制。


此文件把建设和运维统筹一体考虑,做到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这一点值得其他省份学习。


image.png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