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埇、荥、蓥、郧,考考大家,这些非遗项目名称里面的字,你会读吗?
为了让大家更好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我们推出“字里行间话非遗”系列专题,通过解释非遗项目名称中一些特定、生僻、易错和不常用字,为大家带来有关非遗项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知识。
本期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非遗项目里涉及到地域命名的生僻字,当这些生僻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重拾传统文化的魅力。
1、邕
▲读【yōng】
1.邕江,水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的别称。
非遗项目
邕剧
▲邕剧《打闭门》
邕剧是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习称为“广戏”、“老戏”、“五六腔”,流传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及越南、柬埔寨等国。它发源于湖南,属皮簧声腔系统,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一带,且用邕州(南宁的古称)官话演唱,新中国成立后将之定名为“邕剧”。
邕剧扎根民间,在历代艺人的精心打造下逐步完善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唱腔、表演程式、演出剧目,在民间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深为南宁及周边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
2、埇
▲读【yǒng】
多用于地名,~桥,在安徽省宿州市。
非遗项目
埇桥马戏
埇桥马戏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形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一个由马背上的武艺、马背上的杂耍到马戏表演、马戏艺术的发展过程。
埇桥马戏集杂技和动物表演于一体,人与动物同台演出。马戏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马戏艺人将地方戏曲曲艺、民间艺术、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及优秀的外来文化等因素巧妙融入马戏艺术之中,使马戏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3、荥
▲读【yíng】
~经,地名,在四川省。
▲读【xíng】
~阳,地名,在河南省。
非遗项目
荥经砂器烧制技艺
四川省荥经砂器是一种工艺性强、文化内涵丰厚的民间手工艺品。早在两千多年前,荥经已出现了砂器生产。
荥经砂器制作工艺至今依然沿袭春秋时期的烧制工艺,砂器以红色、银灰色、黑色为主,造型古朴大方,釉色独特,不仅古色古香,周身散发着一种古典温润之美,而且是理想的纯天然绿色炊、饮具,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审美价值。
4、蓥
▲读【yíng】
1、 琢磨使光泽。
亦作"莹"
蓥,磨也。――《广雅》
2、地名:四川省 什邡(fang)市 蓥华镇
有蓥华山风景区。
▲读【yìng】
金器。
非遗项目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它源于乡民为方便年轻女子到华蓥山拜佛观光,于每年农历三月举办的“滑竿抬幺妹,祈求五谷丰”活动,最远可追溯至唐朝,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的赛道设在华蓥山崎岖的山路上,起点不定,终点设在宝鼎光明寺。竞技所用滑竿,由两根长约3米、粗约5厘米的斑竹,配以一把凉椅捆扎而成。竞技时按照肩负的重量进行分组,在比赛路途中,前后抬夫需同时进行一次180度的换肩与转身,以到达终点的先后定胜负。比赛时,幺妹坐于椅中,撑伞遮荫、挥动手绢;抬夫一前一后,通过起竿、颠竿、落竿等环节完成整个赛程。
整个活动包含竞技场地、滑竿制作、抬竿技艺、路况号子与竞技规则5个要素。其竞技场地、抬具与活动中幺妹的扮演角色具有浓郁的川东人文地域特色,活动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是集竞技、歌唱、表演、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游艺活动。
5、郧
▲读【yún】
1、用于地名:~阳(在湖北省)。
2、用于地名,如郧阳区(原郧县)和郧西县,都在湖北十堰市。
3、姓氏用字。
非遗项目
郧阳凤凰灯舞
郧阳凤凰灯是郧县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花灯(舞蹈)艺术,已流传100余年。每逢春节、元宵节在街头、宅前或场院演出,其表演内容按凤鸣→出巢→游园→寻花→戏牡丹→擦痒→鹐翅→理羽→打盹→朝阳→扑翅等程序进行。
其道具传统以竹篾、皮纸、五彩纸通过扎制、裱糊、彩绘等组合连接而形成凤凰灯1至2个,花盆灯9个,太阳灯1个,云灯2至4个。郧阳凤凰灯是集民间扎制工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花灯(舞蹈)艺术,在鄂西北乃至全国独一无二。
了解非遗中的生僻字,不仅是人文素养的提升,更能引发对非遗的关注,保护非遗的热情。从认识这些生僻字开始,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